人不學不知理, 明理后再查字典別有一番見解
一個中國字其實有很多含意, 在不同環境下有不同解釋字義。 例如曲字, 常見解釋有: 彎轉, 折, 不直, 不合理, 而不常見則有細少和象器曲受物之形。如何配搭便要看上文下理, 才配上適合的解釋。
行气如九曲珠, 其義與孔子和易瞎之九大關節無關。王宗岳一文, "九" 字之數是引用易學中之初九至上九, 來表達气逐漸上升和消退的過程, 曲則是解作細, 而珠是指微少之義。氣之運行與應用是在微細。
主題之纛字解作旗的裝飾物, 亦即是配角, 在旗上是可有可無。為何眾人用配角當主角呢? 最明顯的解釋是王宗岳太極學是論內功, 而現今太極是論力學, 兩者分別很大,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。
楊露禪告老回鄉, 吳全佑(清朝旗人,满姓乌佳哈拉), 吳家太極之始祖功夫,尾隨不舍, 楊露禪贈他一句: '圈內打人,圈外推人便是’。查看現今楊氏及吳氏記載全是用盤骨內外跨打人, 與王宗岳之 "心為令。氣為旗,腰為纛" 講解無關。
由 "心為令, 氣為旗,腰為纛", 是看不出奧妙, 但由接尾的 "先求開展。後求緊湊,乃可臻於縝密矣。" 真義盡在眼前。緊湊, 可臻和縝密説出用心為令, 氣為旗和腰為纛之重點; 用細致連接緊密才能達到效果。用力用盤骨, 需要細致嗎? 只有用意氣才需要, 哈哈; 纛是用來四兩撥千金之用, 得到引進落空后, 心氣人合即出打手: 手, 肘膝, 腿。 朋友們, 有人解錯經典啦, 還拿來炒冷飯, 哈哈。
本來是一巴, 現變兩巴, 好事成雙, 有平衡之義, 哈哈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