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3月17日星期日

介紹蛇豕一窩

讀者會說蛇鼠一窩便聽過,蛇豕一窩便沒有聽過。  那麼蛇鼠一窩出自何經何典呢? 這是古人觀察生物習性而來的典故嗎? 它的同義詞是一丘之貉或沆瀣一氣? 三者都是貶義詞嗎? 而它們的相反詞是甚麼呢?


蛇鼠一窩的來由不在任何經典出現過,最大可能是來自民間之學。 蛇本身不會掘洞,但老鼠會。 蛇在鼠洞吃了洞主人後便鳩占鵲巢,暫住在洞內。但現代人解釋蛇鼠一窩,比喻同流合污,狼狽為奸,全不合理。  老鼠巳經被蛇吃了,如何能同流合污呢? 同流是指來自一源頭, 合污指排泄嗎?

文人而將一丘之貉説它是蛇鼠一窩的同義詞,又完全曲解詞語。
自古君王勇於改過,不信饞言者能有幾人,楊惲僅被免職,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。“前漢書”:“楊惲傳”的原文是“古與今,如一丘之貉。”丘,土阜也,四邊高,中央低的土堆;貉,音合,俗稱樹貉,狀似狐小,毛黃褐色,深厚而溫滑,可做皮袍。後來的人將這兩句話引申成“一丘之貉”一句成語,來此喻同類沒有差別,像在同一個山丘裡生長的貉一樣,形體都是相同的。

華夏人將所有背向天的動物作美物,蛇與鼠味如沆瀣者夜間的水氣嗎? 別人剛吃了一碗美味蛇羹湯,你能説他有股沆瀣一氣嗎? 沆瀣一氣不是比喻氣味相投嗎? 朋友們以後用詞最好查清來由再用,不要教壞子孫呢!

蛇被西方之學定為邪惡,而豕示為污穢之食物。其實在埃及傳説中兩者都是很聰明及有智慧的生物。 蛇在古代埃及代表命,而豕代表運,兩者合一便成命運的操縱二神。在前兩篇也登出過豐收女神照片,Ren-enutet 是為命的主宰神,而她的配偶叫 Shai, 在埃及而言他是豬的化身, 主宰命,古埃及人対兩者十分尊敬。所以蛇豕一窩是有理據的, 亦対應華夏文化命運之説; 命 + 運。 蛇鼠一窩喻作吃饱便睡,不用思想,所以蛇豕一窩才是它的相反詞,人生在世要生存便要有智慧。


現時在網中看到回教徒, 猶太人的經義不能吃豬, 是真的如他們所説: 豕內藏有汚穢物嗎? 世界上所有野生或飼養動物沒有寄生蟲, 植物沒有細菌滋生呢? 為何一定是豕呢?  要解釋其實好簡單, 老細是汝唯一的財路操作人, 三餐一宿, 山墓福地, 仔女, 全是他唯一一個在世上一手包辦, 誰敢與 "一哥" 唱反調呢?  有機會自立門戶, 也不能與命運対抗, 叫齊所有手下員工及家眷不要去碰它, 方法便是唱反調這麼簡單。


至於萍果與蛇的故事, 大眾都聽過: 蛇叫兩個本來是泥人認識自己本來真面目, 所以兩個先得到萍果, 再食, 食後有思考, 才認識到自己; 次序沒有錯。  為何會激怒了做泥人的神呢? 流通的內容是用誘惑代替認識, 食又刪去過程:先得到才食的步驟, 有思考與認識自己錯在何呢?

父母親叫我們去學校讀書,你我認識到讀與寫, 隨後有思考, 認識到対錯, 不是與蛇叫泥人食萍果一模一樣嗎? 邏輯與程序是正確的, 沒有錯。  假若將原有故事代入父母, 大鑊了, 天下父母是邪惡的, 送我們去讀書, 我們本來是過著天體生活, 現在又要買乜名牌, 沒有名牌會感覚害羞。 現在我們変成有邪惡之心, 罪在父母, 快快買名車名衣來, 哈哈。 覆述這故事的人為何會懂文字呢, 誰錯在先? 不懂文字便不會有故事流通。

古言有云: 寧生敗家仔, 莫生蠢鈍兒, 
不讀書無思考 , 讀了還無思考, 汝是寵兒呵
人云亦云之說, 還是自己先動腦才去信好


漫向光輝的未來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