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

2024 送 "氣宜鼓蕩" 之一份大禮

 寫作是要靈感, 看了一靈修老師的 "靈魂的濾鏡", 內容是“無我”和“沒有我”, 得出結論是 "清澈而已", 十分有意義, 哈哈。

人不要好高騖遠, 什麼修仙, 神通, 用神等全是高階之學, 不可一步登天。 "修" 其實是將一生所學及理解溶化在修的過程中。有少少離家的一群, 人生五味果都未嘗透, 便天天躲藏一角, 看別人的書, 嘗試找出心中要尋的真理, 最終得到是別人的 "他" , 亦是無我,沒有我, 而清澈便沒有了。

棄一切有為法, 包括書籍, 別人先入為結論, 一切放空, 再放空, 過程中必然産生很多障礙, 最后看透了, 這便是清澈境界。 因而産生: 用或不用; 前者學而不廢, 后者是暴殄天物。

回歸正題之氣宜鼓蕩, 出自名人王宗岳。網上有海量的文章去解釋, 什麼丹田要鼓漲, 什縻盤骨發力等, 全是小孩玩泥沙之作!  王宗岳之太極論主題是圍繞著太極的陰陽論而作, 文章內容隱藏有太極生两儀、两儀生三才生四象...................最精妙的述文在煙波釣叟歌中之 "陰陽順逆妙難窮,二至還歸一九宮,若能了達陰陽理,天地都在一掌中"。

那麼在淸澈境界下的氣宜鼓蕩是什麼呢?  丹中有兩股氣, 一陰一陽, 在丹中盪漾,陰為逆行而陽為順行, 因而産生鼓漲。而氣宜鼓蕩下一句是神宜內斂, 它屬于第二份大禮, 暫不説了, 哈哈。 兩句是孪生公仔不可分割。

要明白陰陽, 怎可不讀老子道德经的帛书版及鬼谷子/ 捭阖策。兩人在清澈下寫出兩大 "用" 的巨著。
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