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16日星期六

老子與釋迦牟尼對陰陽修誰勝一籌

 道的本質, 來自自然, 沒有人物, 沒有信仰, 沒有儀式等。本章純粹用陰陽去論道的修行, 以事論事, 不含宗教偏愛。

老子生于現今河南省鹿邑县, 而釋迦牟尼出生在尼泊爾, 言語不通, 沒有抄襲可言。老子道德經第42章· "萬物负陰而抱陽,冲气以为和", 已勝過釋迦牟尼。可惜老子出生晚過他, 不然一定醫好釋氏的背痛。

傳聞中釋迦牟尼得道, 擁有神通力量, 而跟隨他著名的十大弟子,他们是:摩诃迦叶(头陀第一)、目犍连(神通第一)、富楼那(说法第一)、须菩提(解空第一)、舍利弗(智慧第一)、罗睺罗(密行第一)、阿难陀(多闻第一)、优波离(持律第一)、迦旃延(论议第一)、阿那律(天眼第一)。據原始佛經記載,當释迦快去世前,常呼「吾背痛甚」,「吾患背痛,欲暂止息」因何而來?  理應釋氏本人或弟子們會得知背通原因, 亦可判症下藥或用神通自行醫好。 為何釋氏只有一招 "忘坐", 一痛便打坐, 避過痛處, 進入另一層次的斬腳指避沙蟲層次呢?  釋氏修練以意為主, 忽略了陽氣, 造成陰陽不調: 中醫有云: 痛則不通, 通則不痛。 這是他的痛因, 與其它恩怨無關。

老子道德經中的 "萬物负陰而抱陽,冲氣以为和" 正是釋氏妙藥良方; 身病還需身上醫;  偏差得以平衡, 平衡是以冲氣以为和。 冲氣, 其實是利用上下兩股氣(一陰一 陽)去冲擊阻塞的地方, 使其通暢。 回到頭段: 萬物负陰而抱陽, 真的考起很多人, 哈哈。 負字應作何解? 欠了或背負呢?  兩者也通。 要解釋 "欠" 字便要看道德經下文啦。

《道德经》又说:“載營魄抱一,能無離乎?專氣致柔,能如婴兒乎?滌除玄鑒,能無疵乎?”載營魄抱一解釋在無離, 是指陰陽抱在一起, 不可分開。專氣致柔,能如婴兒乎?專, 專一之氣, 只有陰或只有陽, 能進入婴兒狀態嗎? 孤陰不生,独陽不长;  釋氏之背痛,已証明不能。滌除玄鑒, 能無疵乎: 不聽從這洞察, 可以嗎?  練陽不練陰, 頭背兩處痛呢!  有人會説練了幾十年忘座, 沒有什麼不適, 作何釋? 未入流, 哈哈。

中國文瞎已不多, 可惜古書文瞎還很多, 大多是如字我聞, 看得懂古籍書的人廖若晨星!  

人愛謊說, 家花不及外花香!  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