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11月28日星期四

沾黏連随真正是什麼?

 一針見血的解釋: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; 這定律不是外來輸入, 因不知古代名稱才用牛頓二字。

早于牛頓六十年明朝科學家, 王徵, 在1627年(清朝康熙二十六年)奇器图说書中已談及這定律。 在他之前中國古書一定有這定律, 自行去找啦。 現在還是用人人熟識的牛頓定律這名詞去解釋王宗岳的: 沾黏連随及不丟頂。

王宗岳太極論內容大部份是內功。太極拳始創人武禹襄與楊露禪及后人只是利用王宗岳論作招牌, 其實他們的拳是應用力學的陰陽代替內功之陰陽!  翻查他們與后人寫的舊書, 沒有談論如何練內功, 站樁只不過相等干靜坐基本功而矣。  現今有多少太極師傅有真正內功底子, 能夠做到用意不用力, 答案是: 嘆嘆。

回歸正題, 書上網上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有不同解釋, 有難明及易明的。以下是易明解釋: 同稱:「牛頓第三運動定律」、「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定律」、「牛頓第三定律」。 凡施一作用力必同時產生反作用力,兩者量值相等、方向相反,作用在同一直線上,但作用在不同物體上。 施力者與受力者之間的力互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。

當對手打出一拳為(陽=勁力=作用力), 同一時間作用力産生了向后的反作用力(陰), 力是相等; 當作用力停頓, 反作用力消失。明白了這基本, 便容易解釋到沾黏連随真義。

當對手向我發出一力量(手, 肘, 肩等), 我用身體任何一部份去接觸這力量是為輕觸, 沾也。由于衡動力原固與對手力量接觸面多了, 由沾變成黏貼狀態, 發生過程只有0.00XX秒。有內功的高手, 在黏貼那一剎那産生了兩股力量, 一陰一陽: 似抗非抗的固定力(作用力), 因而反作用力(陰勁)出現。它與對手的反作用力連上。隨者, 跟隨對手的反作用走, 便抵消(化解)了對手的陽勁。 這個解釋, 沾黏連随, 是十分科學化, 亦是十分簡單, 哈哈。 進階是反客為主, 自己的反作用力帶動對手的陽勁朝著我的反作用力走。  至干不丟頂二字, 只不過是提點施者不要棄對手的反作用力, 不要用作用力(陽)與對手抗。

  • 現在可以看得明以下三句
  • 人剛我柔謂之走,我順人背謂之沾/黏
  • 沾/黏即是走,走即是沾/黏
  • 粘/黏連沾/黏隨不丟頂

比對現代太極愛好者如何解釋個 "沾" 字:提上拔高之謂也;黏者,留恋缱绻之謂也。 拔高是力學, 提高也, 改變力度方向也, 述的是力學, 而不是反作用力!  與王宗岳論有天淵之別!

道(太極無極)中有很多(方)法, 師傅曾教過當對手打一拳來, 用手接他的拳, 用 "意" 將它的 "力" 放到他的背后遠處, 原理還不是上段原理嗎?  接下來還有一進階版: 將它的 "力" 放到他的背后遠處與建築物/樹擦邊, 形成一回力。 當對手在那一刻失去陽力時才用自己的陽力去棒他(打手)。

上述的道法説是容易, 做便難啦!  有多少師傅得到氣功真傳?  單靠看古書, 不經多年在體中鑽磨, 誰人會明白什麼是真正的性命雙修(陰陽氣)?  運用不到真正陰勁及夠純熟, 全是夢想!

現今的飛彈無人機無比利害, 多鑚研科技啦, 好過將來給人棒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